中新网多哈11月18日电(记者 卞立群)顶着卡塔尔下午2点钟的太阳,在35℃的高温下走了20多分钟,总算是从地铁站到了国际杯主新闻中心,有种从头过了一遍北京夏天
中新网多哈11月18日电(记者 卞立群)顶着卡塔尔下午2点钟的太阳,在35℃的高温下走了20多分钟,总算是从地铁站到了国际杯主新闻中心,有种从头过了一遍北京夏天的感觉。\n\n\n\n主新闻中心外景。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\n\n 高温酷日抵不住心里激烈的神往。假如说国际杯绿茵场是球星愿望中的圣地,那么主新闻中心、球场新闻中心和媒体席,则是记者心中的“圣地”。\n\n 想要到这并不简略,不只是地铁站与新闻中心间的物理间隔,更多是触及愿望的间隔。好在历经百转千回后,总算到了这儿。\n\n\n\n记者在2022卡塔尔国际杯主新闻中心处理证件。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\n\n 进入新闻中心外的大厅处理完证件后,国际杯记者的身份就正式被激活了。\n\n 卡塔尔国际杯主新闻中心坐落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内,地理位置上归于赖扬市,咱们在国际杯期间的驻地则在多哈。\n\n 这么一说是不是会感觉间隔上很远?但其实并不远,有点相似与从北京的东城区去了西城区,驾车仅需13公里。坐地铁则需求40多分钟,其间20多分钟花在了走路上。\n\n 坐媒体大巴是相对更好的挑选,卡塔尔国际杯组委会指定的媒体酒店邻近,都会有媒体班车点,能够依据时刻表搭乘班车前往新闻中心。\n\n 不过比较于酒店邻近的生活气息,越往主新闻中心走,大街就越冷清,乃至有些荒芜。但进入新闻中心,则是一片热烈的现象。\n\n\n\n2022卡塔尔国际杯主新闻中心用餐区。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\n\n 间隔开幕式还有2天之际,显着觉得新闻中心里的记者远远多于前几天。\n\n 依照新闻中心的布局,一楼有摄影记者区。让我有些意外的是,这儿居然设置了干洗店,并且价格很亲民,干洗1条裤子只需8里亚尔,相当于人民币15元左右。以卡塔尔的物价,这现已是“良知价”了,究竟在这简略吃一顿饭就要人民币100多元。\n\n 卡塔尔国际杯新闻中心的交心之处还有许多,比方媒体作业区域插座上边有USB插口,不需求转换头就能够给手机等设备充电。\n\n 新闻中心的作业人员也很交心,今日我在文字记者区作业时,有一名作业人员过来问询,现场的无线网是否满足晓畅?现场布满的无线信号发射机器,现已给出了答案。\n\n 还有作业人员捡到了两张储存卡,诲人不倦的向作业区域内的每一位记者问询是否丢掉了物品。\n\n\n\n2022卡塔尔国际杯主新闻中心。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\n\n 除此之外,卡塔尔主新闻中心还设置了许多沙发,伴着阳光和落地窗,假如再来上一杯咖啡,或许会是一种十分惬意的享用。但大赛中快节奏的记者们,恐怕无福享用这些沙发了,很高的空置率也阐明晰这点。\n\n 这边是空置的“年月静好”,另一边的文字记者作业区,则是一股一触即发的现象。\n\n 尽管名为文字记者区,但也有不少记者经过电脑、手机等设备连线、拿着手持云台走来走去……\n\n 而在此建立的多个连线访谈间,也进一步阐明,全媒体报导的潮流现已席卷整个国际。技能的前进,给媒体报导的方式带来巨大推翻。\n\n 报导过多届国际杯和奥运会的记者长辈,也不由慨叹报导方式的衍变之快。4年一届的国际杯,不只记录了人们的芳华,也记录着国际的变迁。\n\n 又是一届国际杯,球员、裁判、记者、球迷……越来越多的人要抵达心中的“圣地”了。(完)【修改:房家梁】